可是,对哲学上瘾很容易,意识到自己上瘾却很难,而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上瘾则更难。
一个人,如果他本身的精神成长过程有缺陷,比如: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父母的抚爱、在爱情中受到中伤、在友谊中遭遇背叛,又或是社会化失败、无法融入象征系统,那么这个人一定会、也一定能在某种哲学话语中找到一个想像性的解决方案。但这个方案与对真理的追求无关,充其量只是一种语言治疗。
所以,穷人更容易对马尔库塞的写作共情、受到家庭伤害的人更容易理解拉康的精神分析,家庭富足而受到忽视的人更容易陷入虚无主义,而失去了性欲的中年人则会试图理解佛道。
问题是,(无论是否受过专业的哲学训练)只要一个人不具备某种理性的思想隔离的能力——也就是在大脑里制造一个通风橱,通风橱内,可以进行任意预设,通风橱外则遵循生活本来的逻辑——那么应然就会压垮实然,伦理的重负就会压垮人性,而成为圣人的想象就会增加现实的痛苦。
而最后有一天你会发现,你在乎的根本不是什么哲学,而是父亲的鼓励、母亲的安抚、朋友的拥抱、爱人的亲吻、他人的认可与你对自己的原谅。你得不到,所以你以为你爱的是哲学,是真理,但其实只是因为你痛苦,你想说出来你的痛苦。
#quo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