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quotes

「保持獨立思考,保持關心社會,保持憤怒和同理心,然後認真讀書,用心生活,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同行,我們自己會變好,世界一定也會慢慢不一樣。」 #quotes
“人其实就是记忆和时间,这两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。我们吃喝拉撒睡,供养着躯体,让记忆和时间有落脚的地方。” #quotes
“每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,总能从过往的经历中找到安放情绪和灵魂的位置。” #quotes
去一个你想去很久的地方,is like having the first date with a long-time crush。越是担心期待落空,就越是无所适从。谁都想看到完美的白雪上,完美地错落着仅一行脚印,实际的景象与想象中的画面完美贴合在一起。越想,就越怕。 但旅行的次数越多,你越应该明白,一切都是墨菲定律下的必然:坏天气、误机、新干线停运,各种错误的时间窗口,走错了路线导致看不到夕阳,降落在豪雪的东京但路上弄丢了伞和相机…… 而人生真正闪光的宝贵之处,就在于我们把最稀松平常的东西,那些意外和偶然,捏合成一段特别的故事,即「让平凡之物超越生活的时刻」。 #quotes
可是,对哲学上瘾很容易,意识到自己上瘾却很难,而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上瘾则更难。 一个人,如果他本身的精神成长过程有缺陷,比如: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父母的抚爱、在爱情中受到中伤、在友谊中遭遇背叛,又或是社会化失败、无法融入象征系统,那么这个人一定会、也一定能在某种哲学话语中找到一个想像性的解决方案。但这个方案与对真理的追求无关,充其量只是一种语言治疗。 所以,穷人更容易对马尔库塞的写作共情、受到家庭伤害的人更容易理解拉康的精神分析,家庭富足而受到忽视的人更容易陷入虚无主义,而失去了性欲的中年人则会试图理解佛道。 问题是,(无论是否受过专业的哲学训练)只要一个人不具备某种理性的思想隔离的能力——也就是在大脑里制造一个通风橱,通风橱内,可以进行任意预设,通风橱外则遵循生活本来的逻辑——那么应然就会压垮实然,伦理的重负就会压垮人性,而成为圣人的想象就会增加现实的痛苦。 而最后有一天你会发现,你在乎的根本不是什么哲学,而是父亲的鼓励、母亲的安抚、朋友的拥抱、爱人的亲吻、他人的认可与你对自己的原谅。你得不到,所以你以为你爱的是哲学,是真理,但其实只是因为你痛苦,你想说出来你的痛苦。 #quotes